老人失智症

文章日期:2008-10-23 14:12

隨著社會不停的發展與醫療照護的進步,人類的平均壽命也不斷的延長,但是壽命的延長需要配合著生命品質的維持才有意義。隨著年齡增長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生率也相對增加,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等等。


過去較為被忽略的另一類疾病「老人失智症」也不例外,發生率也是因平均壽命增加而增高。此外過去台灣的社會型態是以農業社會大家庭居多,而且年齡較大的長者若是有記憶與智能的退化,也會被認為是正常的現象,且大家庭人手眾多輪流照顧失智的長者,仍可應付的過來。


但是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台灣社會已經由過去農業社會大家庭的型態,轉變為工商社會小家庭的型態,且社會大眾對於醫療的要求已經不再滿足於壽命的延長,還希望能夠在生命品質也能保持,甚至能有所增進。老人失智症不僅是造成個人自我生活及社會功能的下降,也常會造成照顧者極大的負擔,因此藉此機會說明老人失智症的概況。


首先先對失智症的定義加以說明,嬰兒剛出生時除了維持生命的本能外,並不具備其他能力,經過多年的各種學習發展經驗,增加了許多不同的能力,如語言,算術,空間方位,抽象思考等等。以上各種能力的獲得與維持都與記憶有密切的相關。


失智症最主要的症狀就是記憶力明顯的下降,病患無法記憶新的資訊,只能根據過去殘留的陳舊記憶來對外界反應,因此在日常生活各方面便會出現許多障礙。根據醫學上的定義,除了記憶力下降以外,病患還會有語言能力、認識能力、使用能力與執行能力之中,至少一種或以上的能力下降,且這些能力的下降造成病患在職業與社會角色功能的退化,且這些退化是持續性的,不是因為藥物或是其他身體因素所導致的暫時性障礙。


導致失智症的原因中以退化性的阿茲海默症(Alzheimer Dementia)居多,其致病機轉目前仍然不是完成清楚,臨床症狀上病患會出現明顯的記憶力與其他能力的下降,其症狀是在不知不覺中開始,隨著時間而慢慢地惡化,年齡愈高發生率愈高,病理上會發現廣泛性的腦部萎縮,顯微鏡下觀察腦部切片發現神經元數量減少,另外會看到許多老年性斑塊(Senile Plaque)與神經纖維纏結(Neurofibrillary Tangle)。


目前醫學上仍然沒有積極有效的治療可以阻止神經元退化死亡,但是有些藥物可以改善病患的殘存的認知功能,以減少照顧者的負擔,如愛憶欣(Aricept)與憶思能(Excelon)。失智症發生的第二位原因是多發性腦中風,臨床上病患的智能隨著每次腦中風發生,呈現階梯式下跌(Stepwise),治療上以矯正腦中風的危險因子為主,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


其他失智症原因如常壓性水腦症(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腦部腫瘤,神經性梅毒等等。值得特別提出的是在高齡人口中,憂鬱症的發生率也不可忽視,其臨床症狀有時與失智症類似,稱為假性失智症(Pseudodementia)。


若是年長親友出現明顯記憶力下降,同時併有其他認知能力退化,以至於其職業與社會功能角色出現障礙時,應儘早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協助,找出其正確的病因加以治療。


老年失智症的日常生活照顧

老年失智可能發生在一些原來正常的中老年人身上,其疾病的病程是漸進的,初期可能只有短期記憶喪失,漸漸地才喪失思考及判斷能力、智能退化、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出現異常的精神行為。由於失智症患者的照顧是有別於一般失能老人的照顧,其最主要的的照護目標是維持其日常的生活功能,得到優質的生活品質。針對失智老人日常生活常發生的狀況提出一些照護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期望能對照顧者有所幫助,同時也能維持老人的健康及尊嚴。

病患照顧者須知:

一、 照顧患者要先妥善照顧好自己,計畫好一天的時間,包括適當的休息,可免去時間壓力;如果你的照顧得不到良好的反應,不必覺得內疚。

二、 增加病患的能力,獨立性,讓病人做他所能做的,無法完成才代勞。

三、 認識認知障礙的老年病患,照顧者的生氣、挫折、悲傷是很自然的情緒。

四、 在長期照顧漸趨惡化的當中,對於短暫進步能抱持著一種希望。

與失智者溝通:
失智者在溝通上主要問題,是短期記憶的喪失、理解能力弱、對刺激反應延遲。照顧者必須能發現失智者在溝通上的問題及困難點,若是因生理問題,如聽力障礙,則須為其配戴助聽器。最好的溝通主題為談過去的事,但是若過去的事令他感到傷心則不是一個好的話題。

照顧技巧:

一、進食方面:由於有些失智者常忘記近食時間或進食與否,可能有導致營養攝取不均的情況,也因常忘記喝水,有患者因電解質不平衡及泌尿道感染的問題使意識混亂的情況加劇;有遊走情況的患者更容易有熱量攝取不足的情況,這些飲食習慣照顧者必須細心發現並給予定時定量的飲食。

二、 口腔衛生:患者可能忘記擠牙膏、上下刷動、漱口……等任何一個小步驟,而因此無法做好口腔清潔,不要因為患者不會刷牙就快速的幫他完成,有時他只是忘了其中一個步驟,稍加提醒即可自我完成。

三、 大小便功能:訓練大小便習慣,維持腸及膀胱正常功能,並且每日記錄大小便狀況。

四、 沐浴:若是有拒絕洗澡的問題,要先瞭解是什們因素拒絕洗澡。沐浴前應調好溫度,建議可由熟悉或有經驗的照顧者陪同協助洗澡。讓病人做他所能做的部分,無法完成時才代勞。

五、 穿衣:提醒氣溫變化,建議加減衣服,穿衣的選擇應簡化及有限制;按穿衣的順序,依序擺好,給予簡單的指示,如先把右手穿進去;保持其自尊心與獨立感。

六、 睡眠:禁止午睡或小睡;日間提供正常運動;製定規則睡眠時間;用夜燈睡前可用少量安眠藥或淡酒 (但要醫師許可);晚餐後限制流質飲料。

七、 維持安全的環境:

1. 預防跌倒:不要移動家中擺設、堆積雜物,光線要充足。衛浴環境應保持乾燥明亮,可加裝扶手、防滑磚;協病患使隨用助行器。

2. 預防環境傷害:危險物要收好;冰箱內勿放過期食物以免誤食;注意家中物品例如瓦斯爐、熱水器、打火機、刀子、剪刀..等設備或物品;藥應分次裝好, 以免服錯。

3. 預防迷路:可將大門的上下方再加鎖;外出時有人陪伴或配戴識別卡片或手圈;提供個案的照片給附近的鄰居及警察局。

4. 預防交通事故:避免個案開車;在夜晚外出時穿具反光或明亮的衣物。

八、 困難行為的處理:

1. 翻找、藏物、囤積
尊重他;改善居家環境:保護好有價值的東西及危險物品;環境簡單化,易於發現改變及找到東西;創造一個適合翻、藏、積的環境;消除危險及不安的環境

2. 激動、好鬥、敵對、叛逆:
日常生活簡單,規律,有節奏;將刀及危險物品收好;確認老人所在的位置是安全有界限的他不會感到被”陌生人”傷害。

3. 日落/晚間症候(晚間特別混亂、迷糊):
找出原因用肯定的言詞告訴病患,身在何處以及發生了什麼事情;改善室內光線,晚間提供適當的光線以減少病人的混亂與不安;製造生命中愉悅的因子,充實日間活動計畫,規則的運動與益智活動。

4. 遊走:
建立日常活動規則性的時間表;環境擺設避免出走及方向上的盲點;要確定病患帶有卡片、識別手圈或衣著上有標示名字、住址、電話號碼;用簡單聲音如鈴鐺,可知病患是否走出門:如鄰居看到病患單獨在外,請鄰居告知。

5. 記憶的問題:處置
有大字標示的鐘;有大字與數字容易辨別的日、月曆;黑白板可提示日常生活事務;把病人親屬的相片放大,經常提醒病患記住誰是誰;將病患房門上做上標記,漆上特殊的顏色;常用品放在盤、籃子之類固定的地方。

6. 疑心病
病患的控訴遺失物品是平常的事;不要與病患爭論或對質;一起列一物品清單;幫病患找回失物,或是分開其注意力到別的事物。

7. 強烈情緒反應
對於情緒反應予以回應;用冷靜而祥和的語調;引導病患到別種活動或更換房間;避免可能引起同樣反應的類似情境;切記反應處理的時效;若要約束病人也許情況會越弄越遭。

8. 發脾氣
冷靜回應;引開發怒的環境,或移開使其發怒的事物;找出發生事端的原因。

九、 藥物與醫療事項

1. 保有病患所有用藥的單子,包括非處方用藥在內。如:普拿疼之類。
2. 若病患在行動與記憶有突然的改變,則與醫師聯絡。
3. 若病患顯得漸趨易睡或恍惚不定則與醫師聯絡。
4. 若病患感冒或有其他感染症狀,例如:頻尿或發燒則與醫師聯絡。


老人的用藥

一般老年人經常使用一種以上的藥物,包括治療處方及依指示或自行使用者。老年人的醫藥花費遠超過其所占人口的比例,大多數之老年人均使用某些藥物,其中女性更是顯著。國內的情況在高度分科化的醫療環境對此問題逤呈現者往往負面多於正面。
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於自然之老化及各大小疾病狀況等健康問題造成身心功能的衰退、組織器官儲備功能或預留力減少、對內外壓力反應變差、須耗費較長時間方能恢復生理之恆定常態、健康情況變差、易罹患疾病、就醫頻繁、住院日也會加長,且其身心功能衰退與健康狀況走下坡,且並不一定與年齡之增長平行。
老年人在藥品的使用方面或消耗大致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膨脹,加上老年人的健康狀態隨年齡的增加而趨向更大的歧異性,用藥上呈現高度的個人化 (individualized),所牽涉的問題也更趨於複雜,不易以年輕人之一般化原則依循之。因此,老年人的用藥通常且必須傾向謹慎保守,而謹慎保守的態度也往往造成許多應該用藥而未用藥之情況。
年齡的老化對藥物的反應有其可觀之處,其牽涉甚廣,而且瑣碎,不一而足。比起一般成年人而言,老年人會有著更多用藥的機會,且用藥數量與用藥種類亦較多。因此,老年人應有其獨特的用藥原則,擬定安全而有效的藥物治療原則為老人臨床醫療保健上之重點。
老年人因為身心功能的衰退的結果,對於用藥方面的考慮必須從藥物動力學(pharmacokinetics)及藥物效力學 (pharmacodynamics)兩方面著手。藥物動力方面,老年人用藥相關的吸收、分佈、代謝、排出,以及作用部位之濃度,均有異於年輕人,其藥物之組織及血中濃度通常比年輕人高些;藥物效力方面,老年人身心對藥物劑量的反應[尤其標的器官反應(end-organ responsiveness)]、用藥者對藥物作用之適應(adaptation)性,與年輕人有顯著的不同;而且,並不是每一種都對老年人有相同的作用改變,因此必須依賴專業上的判斷與選擇;其次在用藥之劑量與間隔之調整,會因藥物動力與藥物效力的變動而亦須有所思量。
許多急性與慢性病情會改變對藥物的反應,如與發燒相關的脫水,會減少尿液的排出,增加了原本需要排出的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這可能增加藥物之毒性程度。某些狀況會影響某些藥物的吸收(例如:胃酸缺乏、腹瀉、胃切除與胰臟炎)。其他的病況也會造成某些藥物在體內分佈上的改變(例如:充血性心臟衰竭、肝臟衰竭、腎衰竭、水腫或腹水)。疾病或病況也會影響藥物的代謝(例如:充血性心臟衰竭、肝功能異常、惡性腫瘤、甲狀腺疾病、病毒感染等)。

再者,老年人用藥之不良作用(即副作用;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藥物與藥物、藥物與食物間反應之竣狨部C由於這些徵候沒有特定性或與其他病情類似,藥物不良反應可能會遭到忽視或者不易辨識出來。因此,首要之務是新近之任何健康變化,都必須將可能之不良藥物反應列為可能之選項之一。

老年人的用藥比想像中複雜太多,除非有相當的病情及病況之把握,否則「謹慎保守行事」應為老年人用藥的金科玉律,尤其是非類固醇消腫消炎劑、血栓溶化劑、抗腫瘤藥物、抗心律不整劑、鎮靜安眠劑、抗生素、毛地黃、神經精神用藥、甲狀腺素、維他命(尤其是vitamin D)…等,諸多藥物均易於對老年人帶來相當潛藏風險,最好能透過老年專業醫療之審酌、減量使用為宜;尤其用藥之前必須確立病況診斷與健康功能評估,以每天一到兩次處方為給藥原則,標示必須清楚,種類避免複雜化,如此一來,即可將老年人之用藥負面因素減至最低。
老人個人用藥之管理實務上,可歸納出幾個老年人用藥的基本原則。首先,應完整了解需要使用所有藥物之完整記錄清單,讓個案了解需要由醫師持續評估他們的需要,以便發揮最大效能並儘量減少危害。隨時注意服用之藥物種類,超過五種以上藥物者,如果出現一些病象鼻如腎衰竭、無法靜坐及遲發性運動障礙等類帕金森氏症錐體外症候群、腹瀉、口乾、嘔吐、便秘、暈眩等病徵時,便可能產生不當用藥治療的狀況。其次,如果出現憂鬱、紊亂不清、失禁、脫水、失憶問題、跌倒、皮膚病狀(紅斑、發癢、瘀青等)、社會功能衰退等,亦可能產生不當用藥治療的狀況。因此,建議所有案例之用藥都交由老人專業醫師加以檢視或審查,只要出現用藥所引發之現象,便需進行藥物副作用與藥物的交互作用之問題檢視。

一些藥物對老人比對年輕人更易產生不良效應,如鎮定劑或催眠劑、抗憂冂蘆哄B止痛藥、失智症治療藥物、血小板抑制劑、組織胺(H2)拮抗劑、抗生素、口服抗生素、抗充血劑、肌肉放鬆劑或抗痙劑、腸胃道抗痙劑及止吐藥等,必須僅能在審慎情況下開立,這些藥物不可逕行交付給老人個案,並應嚴格給予藥物管控。有些藥則應完全避免,或避免超過一定的劑量,如長效劑型之鎮定劑或催眠劑;避免成癮狀況之藥物使用,或避免任何單一劑量超過一定的劑量以上,如短效劑型之鎮定劑或催眠劑、抗憂鬱藥物;抗精神病藥物應超過一定的劑量以上;抗高血壓藥物使用時應避免體重過重;抗心絞痛藥應避免與非類固醇消腫藥物(NSAIDs)共同使用,應採低劑量且治療時間限制在短期之內(例如幾週之內);血小板抑制劑應避免劑量超過一定的劑量以上,且治療時間持續超過一定期限(如組織胺(H2)拮抗劑應避免治療超過四週以上,但在治療骨髓炎、前列腺炎、肺結核、或心內膜炎上例外);口服抗生素應避免超過一定之劑量,且每天使用超過二週以上者;抗充血劑則應避免長期使用為原則。

以時間管控時,過去七天內所使用過之非處方、注射藥物、抗焦慮劑、鎮定或催眠劑、抗憂鬱藥物、抗精神病藥物、抗高血壓藥物及利尿劑等,還有三個月內之任何新近藥物治療。
藥物至少需有一位醫師知道個案所服用的所有藥物,為何會開出這些處方!? 以及曾經發生過的某一藥物或藥物組合上潛在的不良結果。必須僅能在審慎情況下開立某些處方,這些藥物不一定交付給老人個案,並應嚴格給予藥物管控。
因此,在老年人用藥的基本原則上,可列出基本的檢視步驟如下:
1.          評估確認老年人的用藥需求,包括診斷及病況評估,列出使用之所  

            有藥物名稱及使用之理由,也應詢問家人或照顧者是否有所疑慮。

2.          詳細了解其健康之往歷,包括所有使用之藥物及其反應; 

3.          定出所欲治療、控制、或維持之目標或終點。

4.          熟悉所欲使用藥物之藥理特性,以及其與年齡間之關聯性變化。

5.          儘量簡化或單純化所使用藥物之處方,最好以每天一到兩次為宜,
            避免斷斷續續之使用情形,同時必須限制針對細微症狀、徵候所
            處方  「視需要使用」之藥物。

6.          儘量減少所使用藥物之種類與數目,並多多選用多種用途之藥物為  
            宜。

7.          注意藥物使用禁忌,以及藥物與藥物、藥物與食物間、藥物與病
            況間之交互作用。

8.          依藥物使用之經驗與臨場之反應,選擇較小劑量,再依安全考量逐漸
            往上緩慢遞增。

9.          牢記藥物之可致病性;監測藥物使用之不良反應或負作用、以及用藥
            之順從性。

10.      必須善加指導病患及照顧者正確使用方法;最好鼓勵作用藥日曆或日
           記(medication calendar/diary)。

11.      裝藥用容器須標示清楚,注意用藥時間,以及藥品效期。

12.      定期檢討用藥情形。  
至於老人不當用藥在專業上之評估,則可採概括(implicit)式及條列(explicit)式等兩種之評估規範。前者制定一套所有藥物均適用之規範並逐項檢視,如Hanlon之藥物藥物適當性指標(Medication Appropriateness Index, MAI);後者討論列出具體不適當藥物或其類別,如Beers之”Explicit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 use”,以及加拿大之”Inappropriate practices in prescribing for elderly people”。 


失智症的治療

最重要是找出失智症的原因,以對症治療。

◎阿茲海默症

家庭照顧技巧:小心餵食、避免感染及跌倒等意外的發生。  
精神行為異常的處理:包括失眠,情緒不穩定,躁動。
第一步先找出問題所在,是否因為身體不舒服、發燒、疼痛等引起。如果不是,先嘗試非藥物治療,如環境改善、轉移注意力等。如果無效,可給予抗焦慮、抗憂鬱或鎮定劑等抗精神藥物。  
增加乙醯膽鹼的藥物:乙醯膽鹼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增加乙醯膽鹼在腦部的含量可以改善認知功能。此類藥物以乙醯膽鹼酶抑制劑為主。目前衛生署通過的藥物有二種,愛憶欣Aricept (donepezil)和憶思能Exelon (rivastigmine)。因為這些藥物昂貴,需事先向健保局申請,並要符合輕到中度的阿茲海默症,才能使用。約三分之一的患者服用後有進步。  
腦部血液循環促進劑:這類藥物療效不太明顯,但多少有些幫助。包括piracetam (Nootropil), hydergine, gingko biloba(銀杏)等。
◎血管性失智症(腦中風引起)

治療的方法與中風相同,一是要控制中風的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心律不整等,二是服用抗血小板擬集藥物,如阿斯匹靈Aspirin等。

如何預防失智症

近來不少研究顯示,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而且小中風也會使失智症的症狀加重。因此控制這些疾病、清淡飲食等,乃是預防之道。

多動腦、算術(如買東西、算錢),多作休閒活動(如打麻將),持愉悅心情,擴大社交網絡,多與親朋好友談天,遠離憂鬱症,使大腦永保活力。

ch4422 於 2010-03-10 23:07:03 回應


轉貼一篇醫師寫的關於老人痴呆症的治療。

以下文章轉自:

 

 

 

 

在現在目前的醫療系統中,對失智症的處理其實 處於相當被動及無奈的地位,因為對失智的治療,能處理的就是減緩患者功能的衰退而已,其他能做得極為有限,因此,一般醫師提到所謂的治療,其實只能稍稍控 制,中肯的說,醫師能做的只是讓患者衰退緩慢些,讓家人可以慢慢接受及為患者做一些後續的照護與安置,不至於一下子壓力太大。

在治療上,治療藥物的機轉,就是乙醯膽鹼水解 酶抑制劑,其原理,是因為目前大部分的失智原因,大都具焦在大腦的乙醯膽鹼傳導物質濃度的不足,藥物的作用就是讓乙醯膽鹼的回收變慢,試圖來增加乙醯膽鹼 的濃度,然而老年失智,是全身細胞的功能退化,絕非單一藥物的抑制作用就能解決,因此想力挽狂瀾單靠這類藥物,實在是海底撈針,機會渺茫。

許多失智患者,常會合併有其他身體健康問題, 其中有一項讓人較為不解的是患者本人主訴的疼痛感,一般即便沒有失智症,也有25-50%的老年人經歷持續的疼痛感。這方面的症狀,老年失智患者也有相近 的盛行率,,跟沒有失智的年長者相較,失智患者合併疼痛的不適,更容易被忽略,主要是因為失智導致溝通困難。有興趣瞭解的人可參閱:

Hadjistavropoulos, T. et al.; Herr, K; Turk, DC; Fine, PG; Dworkin, RH; Helme, R; Jackson, K; Parmelee, PA et al. (2007). "An interdisciplinary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assessment of pain in older persons".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 23 (1 suppl): S1–43.

Shega, J; Emanuel, L; Vargish, L; Levine, S. K.; Bursch, H; Herr, K; Karp, J. F.; Weiner, D.K. (2007). "Pain in persons with dementia: complex, common, and challenging". Journal of Pain 8 (5): 373–8.

若無適當處理,容易導致心理及生活品質的影響。其實, 疼痛是一種非特異性的主訴,也就是一般醫師常常找不到原因,最後轉到身心科,多會以憂鬱症狀表現的疼痛來治療,因此很容易被開立抗憂鬱劑來治療。其實在身 體細胞的退化過程中,疼痛不適常被患者爆出來,但若不從身體功能失衡的原因來直接處理,那麼結果到頭來,所有的治療只是症狀不適的末端控制,無怪乎許多上 了年紀的老年人到頭來,一天都得吃上十幾種藥物而效果仍然不彰,因此瞭解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書中提到的功能性醫學觀點及作法,是對失智患者治療改善的一大 生機。

比較有用腦的人退化通常慢一些,加拿大有一項 有趣的研究發現,擁有雙語以上能力的人比只會單一語言的人,其失智症發病的年齡平均晚四年,雙語能力的發病年齡為75.5歲,單一語言的發病年齡為 71.4歲。相關資料請參考:

"Bilingualism Has Protective Effect In Delaying Onset Of Dementia By Four Years, Canadian Study Shows". Medical News Today. 2007-01-11. 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medicalnews.php?newsid=60646. Retrieved 2007-01-16. 

然而,對患者本身可能會接受的藥物治療,若能 有更多資料,在照顧上,也比較不會手足無措。除了乙醯膽鹼水解酶抑制劑外,有些藥物仍會被醫師開立來幫助症狀穩定,由於一部份的致病理論與大腦的類澱粉蛋 白陳積有關(其實就是腦細胞功能退化結果),因此有些醫師會開立類澱粉蛋白抑制劑來治療,減少類澱粉蛋白的沈積速度,相關原文資料可參考:

Choi Y, Kim HS, Shin KY, et al. (November 2007). "Minocycline attenuates neuronal cell death and improves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lzheimer's disease models".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32 (11): 2393–404.

有些醫師喜歡開立抗憂鬱劑來治療失智症合併心情低落的狀況,但證據顯示其治療效果極微,原文研究資料 請看:

Bains J, Birks JS, Dening TR (2002). "The efficacy of antidepressants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dementia".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Online) (4): CD003944.Antidepressant drugs

不少醫師會開抗焦慮劑或者安眠藥物來幫助失智患者助眠,然而其背後潛藏一些危險:患者會因藥物使用而 更激動及認知功能更退化等等情形。在神經科偶而會用到的一種藥物selegiline,一般拿來治療巴金森氏症,因為它會提腦內的多巴胺濃度,由於這藥本 身有抗氧化的作用(不少營養品對失智有幫助,其實都是抗氧化的效果),能防止自由基對大腦的傷害,因此被認定可能可以減緩失智的發展。,不過會增加多巴胺 的藥物就是中樞神經興奮劑,目前還不知真正幫助的功效是來自於哪一種,想深究的人可以參閱:

Riederer P, Lachenmayer L (November 2003). "Selegiline's neuroprotective capacity revisited". Journal of Neural Transmission (Vienna, Austria : 1996) 110 (11): 1273–8.

由於有些失智患者會合併出現精神症狀,因此有不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容易被開上抗精神藥物來治療,但 不管是傳統抗精神藥物或者新一代抗精神藥物,都會增加患者死亡的風險,在英國有144000的失智患者被開立的不必要的抗精神藥物治療,每年大約有 2000名患者死於抗精神藥物治療,有興趣研究的人請參閱原文:

 "FDA MedWatch - 2008 Safety Alerts for Human Medical Products"FDAhttp://www.fda.gov/medwatch/safety/2008/safety08.htm#Antipsychotics. 

http://www.guardian.co.uk/society/2009/nov/12/anti-psychotic-drugs-kill-dementia-patients

對營養輔助治療上想瞭解的人,不妨參閱我部落格之前的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518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si9988 的頭像
    usi9988

    佑欣靈異事件部落格

    usi9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